热门医家号
换一批

  • Tumor公社

    《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 caca乳腺癌科普基地

  • 癌症防治网

  • 耿刚教授

  • 肿瘤好医生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 CACA早筛科普基地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1)》——头颈肿瘤未来展望篇

Tumor公社   |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   |   2022-08-05   |   2 0

头颈肿瘤未来展望篇

image.png

概述


头颈部肿瘤主要包括口腔癌、鼻咽癌、喉癌、下咽癌和甲状腺癌。其中,由于头颈部大部分器官均与外界相通,鳞状细胞癌占90%以上。2021年中国新确诊头颈癌患者约14.8万,因头颈部肿瘤死亡的病例数将近7.8万且呈现增长趋势[1]。70%~80%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晚期,经传统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后仍较易复发和转移。近两年,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新进展主要集中在综合治疗方案的改进,以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治疗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2021年度头颈部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参见有关报告)未来发展进行概述。

image.png

1.鼻咽癌免疫治疗

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探索还在继续,继针对复发转移的晚期鼻咽癌之后,抗PD-1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诱导,同期及辅助治疗这样的大型Ⅲ期研究也正在开展。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高风险人群,选择辅助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可以降低疾病复发和转移风险,同步放化疗后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在可手术的前提下,选择内镜手术治疗相比再程放疗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好的获益,而且安全性良好。相信在未来,更多临床研究数据会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不断为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2.头颈部鳞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前景

目前放疗联合免疫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向,未来或许可先进行一个免疫治疗先导期,从中筛选出免疫治疗获益的人群,再进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生存。还有多项在局部晚期头颈鳞癌中使用PD-1抗体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有望在今年发布结果。

3.晚期头颈部鳞癌免疫联合治疗前景


纳武利尤单抗(anti-PD1)联合伊匹木单抗(anti-CTLA4)vs. EXTREME方案一线治疗R/M HNSCC是一项III期临床研究[20],共纳入947例既往未接受治疗的 R/M HNSCC患者,随机以1:1 接受纳武利尤单抗 (3mg/kg Q2W)联合伊匹木单抗(1mg/kg Q6W)治疗或EXTREME 方案(西妥昔单抗 + 顺铂/卡铂 + 5-FU Q3W给药6个周期,之后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主要终点:总生存期 (OS) 和 CPS≥20人群OS。

结果显示,在全人群中NIVO+IPI组和对照组OS分别为13.9m和13.5m,无显著性差异。CPS≥20人群,两组OS分别为17.6m和14.6m,两个终点都未获得阳性结果。两组ORR分别是24%和37%,PFS分别为是3.3m和6.7m,但双免疫治疗组缓解持续时间更长,DOR分别是16.6m和5.9m。在CPS≥20人群,两组客观缓解率相当,分别是34%和36%。生活质量方面,CPS≥20人群改善更显著,且双免治疗组安全性更好。该研究显示相比分子靶向化疗,双免治疗并未改善OS和提高ORR,但显示出免疫治疗缓解持续时间长和毒副反应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4.晚期头颈鳞癌免疫新辅助前景光明


一项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晚期可切除HNSCC的新辅助+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21],术前7-21天接受一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200 mg IV)治疗,术后根据病理情况,分为高危组(切缘阳性、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和中危组(≥N2、T4、T3口腔癌),分别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放化疗和帕博联珠单抗+单纯放疗。研究主要终点为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D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等。

研究结果显示1年DFS分别为68%和91%,1年OS分别为91%和100%,2年OS分别为54%和96%,病理缓解率达38%,其中8%为主要病理缓解(MPR),且病理缓解率与PD-L1表达水平显著相关。主要病理缓解患者的免疫微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增多。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单周期 vs. 双周期治疗的疗效。研究主要终点为1年复发率。结果显示两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耐受性良好, 28例患者可进行主要终点评估。pTR-2(即病理缓解大于50%)发生率42.9%(12/28),其中4例MPR,包括1例原发部位的完全病理缓解(pCR)。没有手术延迟。两周期治疗使pTR-2率提升至2倍(44%vs 22%),说明通过增加治疗周期数和治疗间隔,可以提高pTR率。2周期治疗有28.6%患者出现临床降期,而单次新辅助只有19.4%。




【主编】

张陈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副主编】

季   彤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郑向前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任国欣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朱国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曹   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20]Argiris A, Harrington K, Tahara M, et al. LBA36 Nivolumab (N) + ipilimumab (I) vs EXTREME as first-line (1L) treatment (tx) for recurrent/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R/M SCCHN): Final results of CheckMate 651. Ann Oncol. 2021; 32(Supplement 5): S1310-S1311.

[21]Wise-Draper T, Takiar V, Mierzwa M, et al. Association of pathological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pembrolizumab with tumor PD-L1 expression and high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local-region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J Clin Oncol.2021; 39(15_suppl):6006-6006.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Tumor公社》观点。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