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肿瘤病因学未来展望篇
概述
肿瘤病因学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揭示正常细胞恶性转化和肿瘤发生的生物学过程,为病因学预防、发病学预防、早诊早治提供科学基础和实施方法,以满足预防肿瘤发生、降低恶性肿瘤危害、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战略需求。2021年度,我国研究者在肿瘤病因学领域取得了众多瞩目的成果,在2021年七月书写的《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0)—肿瘤病因篇》中,已经包含我国学者2021年度的部分工作,在此不再重复。本文仅对未盘点的部分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多种组学研究、表观遗传、肿瘤代谢等热点方向的内容,并对未来肿瘤病因学科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肿瘤的发病过程涉及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及表观遗传修饰等多层面的异常变化。人们对肿瘤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某个基因的突变或表达改变,已经转变到多基因/多位点,甚至全基因组水平。研究的内涵亦从突变和表达变化延伸到空间构象动态变化的层次。单细胞测序和空间组学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肿瘤细胞克隆演变/进化过程和细胞异质性研究。随着三维基因组研究技术和亚细胞空间成像技术的突破,染色质高级结构变异和分子互作的空间定位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各种DNA重复序列占人类基因组的60%以上,对染色质构象形成、基因组稳定性维持和环境适应及进化至关重要。二代测序平台形成的各种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学数据大部分读长不足,无法反映基因组中各种DNA重复序列的改变等缺陷。随着第三代测序技术的改进和成本下降,DNA重复序列的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也将迎来春天。
总结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外在环境因素与基因组交互作用的结果。如今,人类在环境致癌物的作用机制、细胞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变化、细胞代谢改变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并且促成了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新方法的出现,为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高精尖成像、灵敏和经济超长DNA测序等新方法的涌现和融合,人们对生命、进化、肿瘤等疾病发生过程和防治的认识正在刷新。
【主编】
邓大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编委】
张宝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