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医家号
换一批

  • Tumor公社

    《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 caca乳腺癌科普基地

  • 癌症防治网

  • 耿刚教授

  • 肿瘤好医生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 CACA早筛科普基地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胃癌远离“有心”人之分餐用筷要“用心”

田艳涛   |   作者: 胡海涛 田艳涛   |   2021-12-17   |   2 0

分餐制,顾名思义就是把食物用公筷、公勺分成单人份,每个人再使用自己的餐具就餐。分餐制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饭局——鸿门宴中,《史记》是这样描述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可见秦汉时期就是分餐而食,直到宋代,随着桌子椅子的流行,合餐制才开始逐渐取代分餐制。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在被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医者仁心所感动之外,也意识到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其中分餐制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官方到民间倡导分餐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并被广泛写入各类官方文件中。在一项媒体调查中,85.4%的网友支持公筷使用,但只有3.8%的网友表示家里一直有用公筷的习惯,可见公筷亟需在人群中推广。


在今年3月份,《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式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其中将倡导分餐进食、公勺公筷的文明生活方式的相关内容纳入条例当中,为促进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法律保障。浙江温州也专门出台了《公筷公勺使用管理规范》的地方标准,指出要做到“一菜一公筷(公勺)”,有条件的餐饮服务单位可为每位就餐者提供一套公筷公勺和一套自用筷自用勺,即“一人双筷勺”。可以说,使用公筷、公勺不仅是个人的生活习惯,而且也已经写入法律规范,成为社会公序良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03年非典暴发后,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建议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再次强调使用公筷的重要性。为什么使用公筷如此重要呢?不分餐又有什么危害呢?就像张文宏医生在评价合餐时说的,“我见不得混在一块的吃法,一起吃饭用一个筷子夹菜、喝酒,你看到的是杯子、筷子,我看到的全是病菌。”很多经口传播的病菌,比如甲肝、手足口病、幽门螺旋杆菌等等这些“隐形杀手”,往往就在一次次会餐、夹菜夹饭中,通过筷子、勺子传播给下一个无辜的人。


其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I类致癌物的幽门螺旋杆菌,英文简写为HP。人体的胃里有一层黏膜,用来保护胃不被胃酸腐蚀,而幽门螺旋杆菌这匹“狼”,专门破坏这层胃黏膜,导致的后果就是胃酸和细菌会不断刺激胃,甚至引发胃癌。有研究指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要比其他人群整个胃癌的发生要高出2-4倍。


人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唯一宿主,它住到我们胃里轻易赶不走。一旦同桌吃饭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你也可能被传染,同桌的其他人都可能被传染。而且幽门螺旋杆菌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便在根除了之后,如果我们不注意个人的饮食习惯,还经常到外面共餐吃饭,尤其是在抵抗力低的时候,它可能再度卷土重来。所以吃饭时尽量分餐,餐具一人一套,不要混用,有条件的尽量自带碗筷。家中筷子应勤用开水烫洗,并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次,同时要让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要保持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手卫生,饮食用公筷、公勺,有效阻断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正所谓,“分餐不分爱”,分餐看似复杂繁琐,其实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他人健康的尊重。一场饮食革命的大幕已经拉开,你准备好了吗?


胃癌远离有心人,未完待续......

 

编辑 邵欣欣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Tumor公社》观点。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