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一、引言 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 [J] .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1) : 29-53.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11226-00975.
一、引言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全球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谱的第2位和第5位,在欧美国家男性中分别居首位和第3位,在中国男性中分别居第6位和第7位[1]。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原因,前列腺癌的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2,3]。GLOBOCAN2020数据显示,中国前列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球前列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的8.2%和13.6%[4]。前列腺癌严重威胁我国男性人群身心健康,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其临床诊断时恶性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我国前列腺癌初诊病例以临床中晚期居多,临床局限性病例仅为30%,导致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5]。2003—2015年间,我国前列腺癌年龄标化5年生存率从53.8%上升到66.4%,但与发达国家男性前列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6]。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2010—2016年数据显示,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标准化治疗后5年生存率接近100%,而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7]。由于前列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较慢,因此,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发现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并予以规范化治疗,是改善我国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当前,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战略背景下,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制定并推广专业技术指南,有序扩大筛查范围[8]。国家癌症中心积极响应国家癌症防控战略部署并推进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前列腺癌筛查技术规范,以及民众对于前列腺癌及其筛查的认知程度低等现状,制约着我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的效果。为了推进我国前列腺癌筛查的规范化、优质化和均质化,为筛查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前列腺癌筛查指导,《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以下简称《指南》)基于国内外前列腺癌筛查相关研究进展、专家共识、指南规范、筛查项目经验及我国实际国情,重点针对高风险人群、筛查技术、组织要求、筛查流程及结果管理等方面进行归纳整合,提出适宜我国前列腺癌筛查的推荐意见。
二、《指南》形成方法
1.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
本《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
2.指南制定周期:
2021年1月5日启动,定稿时间为2021年10月10日。
3.指南工作组:
本《指南》成立了多学科指南制定工作组,主要涵盖了肿瘤学、外科学、影像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等多学科专家。证据的检索和评价由国家癌症中心牵头完成。所有工作组成员均已填写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利益冲突。
4.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目标人群: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前列腺癌筛查。《指南》的使用者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包括流行病学、影像诊断科、泌尿外科、肿瘤科、放射治疗科、检验科和病理科等筛查相关学科医师、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指南》推荐意见的应用目标人群为有意向且适宜接受前列腺癌筛查的受检者。
5.临床问题的遴选和确定:
本指南工作组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前列腺癌筛查领域已发表的系统评价和指南,以及对全国23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各个层次的临床医师开展第1轮问卷调研,初步拟定了20个临床问题。第2轮问卷调查邀请全国25位临床医师对拟定的临床问题进行重要性评价,并通过指南指导委员会内部网络视频会议,最终遴选出本《指南》拟解决的15个临床问题。
6.证据的检索:
指南制定工作组成立了证据检索与评价小组,针对最终纳入的关键问题,按照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原则对其进行多源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检索,具体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此外,小组也对前列腺癌筛查相关综述和指南的参考文献进行滚雪球检索,检索策略见附件。
7.证据的评价与分级:
证据检索与评价小组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评价[9],对纳入的队列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评价[10],对病例系列研究采用英国国立临床优化研究所的评价工具进行评价[11],对指南使用AGREEⅡ进行评价[12]。评价过程由两人独立完成,若存在分歧,则共同讨论或咨询第三方解决。使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13],详见表1。
8.推荐意见的形成:
本指南工作组基于证据评价小组提供的国内外证据,同时在考虑我国筛查目标人群意愿及干预措施的利弊后,初步拟定了前列腺癌筛查临床问题推荐意见。指南制定工作组先后2次以德尔菲法通过邮件形式发送至相关专家进行意见征询,在对推荐意见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后,于2021年10月进行面对面评议,并形成共识。
9.指南的传播、实施与更新:
《指南》发布后,指南工作组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播和推广:(1)在相关学术会议中对《指南》进行解读;(2)有计划地在中国部分省份组织《指南》推广专场会议,确保基层的恶性肿瘤筛查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并正确应用本《指南》;(3)在学术期刊和书籍出版社公开发表本《指南》;(4)通过媒体、公众号等进行推广。指南工作组将综合临床实践的需求与证据产生的进展,并参考"更新指南报告清单",对本《指南》进行更新。计划每3年对本《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更新。
三、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
(一)流行病学特征
问题1:我国前列腺癌流行情况
(A)我国前列腺癌疾病负担较重
(B)我国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地区差异
(C)我国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前列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负担较重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GLOBOCAN2020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约11.5万,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4.7%;死亡例数约5.1万,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2.8%;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中国男性发病和死亡癌谱的第6位和第7位[4,14]。中国肿瘤登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前列腺癌发病例数约7.2万,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新增病例的3.3%,全国前列腺癌粗发病率为10.2/10万,城市地区为13.4/10万,农村地区为6.2/10万;死亡约3.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2.1%;全国前列腺癌粗死亡率为4.4/10万,城市地区为5.5/10万,农村地区<3.0/10万;前列腺癌的发病和死亡均位居我国男性癌谱前10位[15]。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疾病负担持续增加,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2000—2014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由4.6/10万上升至21.6/10万,年平均变化百分比为11.5%[2]。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数据表明,前列腺癌的标化死亡率由1990年的2.3/10万增至3.3/10万,增加46.9%[16]。2000—2005年和2005—2011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率(世标)年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2.6%和4.7%,2000—2011年死亡率(世标)年变化百分比为5.5%[3]。
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和死亡呈现显著地区差异。中国肿瘤登记公布资料显示,中国城市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地区[15,17]。2015年江苏城市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6.6/10万,为农村地区的1.9倍;城市地区前列腺癌死亡率为6.7/10万,为农村地区的1.6倍[18]。2017年北京城区前列腺癌世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郊区的1.5倍和1.2倍,16个辖区的城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郊区[19]。2000—2014年,我国城市地区前列腺癌中标发病率年均变化百分比为6.5%(95% CI:5.6%~7.3%),农村地区为12.7%(95% CI:10.5%~15.0%)[2]。城市地区前列腺癌发病年均增加百分比低于农村地区[20]。经济较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一些中等城市的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率较高,且上升趋势明显[17]。
我国肿瘤登记数据表明,前列腺癌年龄标化5年生存率从2003—2005年的53.8%(95% CI:49.5%~58.2%)上升到2012—2015年的66.4%(95% CI:63.7%~69.0%),年均变化百分比为3.8%(95% CI:-0.8%~8.4%)[6],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前列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接近100%[7]。
问题2:前列腺癌相关危险因素
(A)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年龄有关:40岁以下发病率较低,40~59岁发病率开始上升,60岁后发病率快速上升(证据分级为低级)
(B)前列腺癌家族史和乳腺癌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林奇综合征遗传病家族人群和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突变者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证据分级为中级)
(C)吸烟和肥胖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证据分级为极低)
(D)前列腺炎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证据分级为极低)
(E)过多摄入牛奶或相关乳制品、钙、锌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有关,摄入番茄、绿茶、大豆类食品可能降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证据分级为极低)
1.年龄: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下、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及以上前列腺癌粗发病率分别为0.02/10万、0.78/10万、6.3/10万、51.8/10万和152.2/10万[14]。2000—2014年我国22个连续监测的肿瘤登记点数据显示,男性40岁以下年龄组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0.1/10万),从40岁开始,年龄别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岁后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80岁及以上达到高峰,且城市地区各年龄组发病率变化趋势与总体一致[2]。2016年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呈上升趋势,60岁之后快速上升并于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峰值[21]。北京市、重庆市和浙江省肿瘤登记点报告显示,50~55岁以下前列腺癌发病率很低,55~60岁之后发病率明显上升,75岁之后发病率达到高峰[19,22,23]。全球恶性肿瘤负担数据也显示,在控制时间和队列效应后,我国前列腺癌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与全人群平均发病水平比较,75~79岁相对发病风险最高为16.77(RR=16.77,95% CI:10.95~25.68),其次分别是70~74岁(RR=14.31,95% CI:10.26~19.94)、65~69岁(RR=9.84,95% CI:7.39~13.09)、60~64岁(RR=6.05,95% CI:4.44~8.26)、55~59岁(RR=2.99,95% CI:2.00~4.49)和50~54岁(RR=1.37,95% CI:0.80~2.36),而50岁以下各年龄段发病风险均<1[24]。
2.家族史和携带BRCA基因突变:
2015年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433 652例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中,15 180例(3.50%)最终诊断为前列腺癌;201 791例无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中,2 925例(1.45%)最终诊断为前列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美国一项大型人口跟踪结果显示,有遗传性前列腺癌家族史人群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比为2.30(RR=2.30,95% CI:2.22~2.40),有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人群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比为1.47(RR=1.47,95% CI:1.43~1.50)[26]。2018年一项关于254 626例白人的调查显示,最终4 208例患前列腺癌,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前列腺癌发病率比无家族史者高68%(95% CI:1.53~1.83)[27]。2016年一项对瑞典前列腺癌数据库的分析表明,无前列腺癌家族史男性65岁时患前列腺癌概率为7.3%(95% CI:6.7%~7.9%),75岁时患前列腺癌概率为18.8%(95% CI:17.9%~19.6%),80岁时患前列腺癌概率为12.7%(95% CI:11.5%~13.8%);有1个兄弟患前列腺癌的男性65岁时患前列腺癌概率为14.9%(95% CI:14.1%~15.8%),75岁时患前列腺癌概率为30.3%(95% CI:29.3%~31.3%),80岁时患前列腺癌概率为36.1%(95% CI:34.8%~37.4%);有2个兄弟患前列腺癌的男性65岁时患前列腺癌概率为34.4%(95% CI:28.1%~40.1%),75岁时患前列腺癌概率为55.1%(95%<em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