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男性乳腺癌较为少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增加,成为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根据2020年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约为42万,位居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第四位,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此外,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为300万,其中乳腺癌死亡人数约为12万。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对于肿瘤的治疗,传统方法中,放化疗除杀灭肿瘤细胞外,对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免疫细胞治疗能够靶向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组织,并可产生免疫记忆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因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成为肿瘤的第四种治疗手段。知名期刊《 Immunother Cancer》上发表的题为“PD-L1 expression i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CIK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的研究结果,让乳腺癌患者看到了新免疫细胞疗法带来的希望。
研究报告称,中山大学癌症中心(中国广州)计算机数据库中的乳腺癌患者病历,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通过随机数表法,共纳入31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CIK细胞治疗,将31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CIK治疗组为150例患者,对照组为160例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水平PD-L1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者接受免疫细胞治疗的疗效更好。在CIK治疗组,PD-L1阳性患者预后较好,即PD-L1阳性患者倾向于从CIK治疗中获益更大。PD-L1阳性队列患者的5年OS率为95.2%,5年RFS率为87.6%。而在对照组中,PD-L1阳性患者预后较差,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即PD-L1与不良预后相关。

CIK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被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特性,在临床上具有强大的广谱抗瘤活性。CIK细胞疗法,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疗法联用,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在多种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等临床研究中展示出显著的疗效,获得业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