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随着新冠二次感染人群的大幅增加,人们对抗新冠药物的需求也激增,由此可见,新疫苗和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
根据测定,全国大概有85%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约有11亿至12亿人,但绝大多数是轻症,所以灭活疫苗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
二次感染的患者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所以症状会比首次感染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
但也有个别情况,由于新冠病毒的变异或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导致二次感染时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其次二次感染和复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往往二次感染一般是指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经过治疗康复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再次被感染。
那么二次复阳往往指的是新冠感染者在核酸检测阴性以后,短期内再次出现核酸变成阳性的现象,这一点大家还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1.自身免疫力低下
二次复阳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下的因素所导致的,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下,就有可能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到体内从而会诱发二次感染。二次感染以后如果症状不是特别的严重,可以居家隔离治疗。
2.再次接触病毒
如果康复以后机体的抗体消失,再次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可能会被感染,就有可能会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治愈以后由于个人的免疫力比较低,此时还需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这样能够避免再次感染的情况发生。
3.病毒残留
说明患者的治疗不彻底,体内会存在少量的病毒,容易造成病情再次复发。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治疗得当,彻底抑制病毒复制,避免病毒残留。
4.病毒的突变
新冠病毒在原有基因序列基础上发生突变,产生了多种突变株。而这些突变株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能够逃避此前感染形成的免疫防护机制,从而导致二次感染。
钟南山任认为,目前应对新冠病毒最要紧的任务就是疫苗的研发和药物的研发。“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就应该给予及时的给予药物治疗。
现在很多病人还没意识到及时用药的重要性。”钟南山说道,治疗药在中国现在已经有不少,如阿兹夫定、来瑞特韦片等。
抗病毒药是一种通过干扰病毒复制来治疗病毒感染、预防病毒复制的药物。例如,Zovirax 可用于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等疾病,Tamiflu 可用于治疗流感。
这些药物可以缩短病毒感染的时间和减轻症状,但是某些病毒可能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或者这些药物可能有一些不良反应,例如肝损伤等。
其实关于中药的使用也是要分个人情况的,如果说存在发热的情况,像金花,清感胶囊,具有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的功效。
而像莲花清瘟颗粒也具有清瘟解毒的作用,是用于热毒袭肺型的新冠肺炎。
而如果说存在咽喉肿,痛等情况,也是可以选择一些疏风解毒胶囊。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清咽利喉的效果,改善风热型的新冠肺炎情况。
建议患者先咨询医生后,再合理购买药品,特别是肝肾功能异常或者有胃肠道疾病的人更要谨慎用药。
不管什么药,作为新冠肺炎治疗用药,并不是唯一可选的品种,更不是预防用药,因此市民跟风“囤药”并不可取。
1.出门带口罩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平时非必要,建议避免出门,如需出门可通过带口罩进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做好个人防护
做好个人的卫生防护工作是防止自身患上新冠感染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新冠感染流行期间,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去到一些人群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
尤其要避免接触到一些存在发热或者是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以免受到病毒的传播感染,而受到新型病毒的侵害。
3.疫苗接种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也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
只要符合疫苗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4.室内卫生和通风
在家中要保持居住房间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一次换气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个人毛巾、盆具要“专用”,不允许和家里其他人一起使用。
贴身衣服、被子常晾晒,定期对使用的餐具消毒。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要裹在纸巾上,丢进固定垃圾箱,防止对外喷射。导致病毒暴露在空气中,引起传播。
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对一些抵抗能力相对较强的人群来说,在一定程度内病毒不会在体内进行大量的复制。不会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成为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吃药。
当然也有一些人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差,或者是老年人来说,包括也会出现发热咳嗽等。
临床表现这个时候也是需要服用一定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扩散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保证个人的健康状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 若出现咳嗽、发热、乏力等不适,要及时上报防疫部门。
在发热门诊、呼吸内科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血常规检查等,明确是否感染病毒,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