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擅长肝胆胰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在肝胆胰外科领域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与新方法。
个人简介
周存才,男,现任江西省肝肿瘤诊治中心 、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在肝胆胰外科领域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与新方法。
人物经历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200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2003年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进修学习。
先后师从普通外科专家姜家宝教授、肝胆及血管外科专家李克教授、胰腺外科专家李占元教授、活体肝脏移植专家张峰教授。
研究方向
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在肝胆胰外科领域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与新方法。
著作译作
术中胰头部主胰管损伤2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570-571.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3,18:40-41.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术后胆道造影表现.放射学实践,2005,20:679-682.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磁共振诊断.放射学实践,2006,21:123-125.
术后胆道造影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18例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6,44:336-337.
自体皮肤修补静脉的实验研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9:96-98.
浅析肠梗阻患者肠减压口部位的选择.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361-362.
迟发胆漏8例临床分析.肝胆外科杂志,2010,18:122-123.
门静脉解剖变异一例.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724.
胆管囊肿癌变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一例.中华外科杂志,2011,49:574-575.
胰肠一层吻合加桥袢内置引流管在预防胰漏中的作用.中华外科杂志,2011,49:567-568.
两种胰肠吻合方法的比较:附57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3):357-359.
Bismuth 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门静脉变异损伤防治二例报告.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4):310-312.
Dealing with the long and high biliary stricture. ANZ J Surg. 2011,81:204-5.
A Novel Use For the Round Ligament of the Liver in a Complicated Bile Duct Operation.ANZ J Surg. 2011,81:572-3.
肝蒂横断式肝切除在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7):791-5.
自体腹膜修补门静脉的疗效分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2):145-146.
前入路肝左外叶切除术.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10):838-839.
胰肠一层吻合桥袢内置引流管治疗肝胆胰结合部肿瘤71 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5):409-410.
陈氏简易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6-12.
肝癌TACE术后胆汁瘤的形成原因及治疗.实用癌症杂志,2014,29(7):794-796.
清晰肝切除.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4):2635-38.
肝圆韧带间置肝肠吻合术28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2018,56(6):471-473.
肝脏血流分级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9,8(2):127-132.
图解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解剖.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1,26(3):368-372.
学术贡献
在肝脏外科方面:
⑴.提出“清晰肝切除”的理念:认为肝脏外科应该首先解决出血问题,因而提出“清晰肝切除”的理念,并认为“清晰肝切除”是“精细肝切除”(许戈良提出)、“精确肝切除”(范上达提出)、“精准肝切除”(董家鸿提出)的前提,应成为肝脏外科医生首先追求的目标。为实现清晰肝切除,在实践中又提出“肝脏血流分级阻断技术”。“清晰肝切除”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
⑵.提出“门静脉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术”: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治疗的难点,传统的取癌栓的方法有导致对侧肝脏播散转移的不足,从而夺去病人生命,经过思考与实践,提出“门静脉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术”,即先将门静脉主干及对侧门静脉分支解剖出来进行阻断,然后在癌栓所在的部位切开门静脉,直视下将癌栓取出,最后再游离肝脏切除肿瘤。此手术方式明显提高了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
⑶.对门静脉癌栓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大量肝癌标本的解剖观察与显微镜下观察,揭示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同时提出门静脉癌栓的可见度分型及肝内播散转移的原因和机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门静脉优先”及“门静脉探查”等理念。为此江西省肿瘤医院也成为“中国肝癌门静脉癌栓联盟”理事单位,并参与《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修订。
⑷.发现“肝静脉-门静脉返流”并揭示其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门静脉血液经肝血窦流向肝静脉,如将门静脉主干阻断,在阻断的上方切开门静脉,则门静脉切口处压力为0,肝静脉成为高压区,肝静脉血液便会经肝血窦返流进入门静脉,再经门静脉切口流出,这就是“肝静脉-门静脉返流”。“肝静脉-门静脉返流”具有下列临床意义:①.阻断PV主干,阻断上方的门静脉切口、裂口将会出血,甚至发生汹涌出血。例如在阻断第一肝门的情况下离断肝脏,肝脏断面不仅有来自肝静脉系统的出血,还有来自“肝静脉-门静脉返流”所致的门静脉系统出血;②.半肝切除术在结扎、切断荷瘤一侧门静脉分支的时候,如肝侧断端发生滑脱,一样可以引起出血;③.利用“肝静脉-门静脉返流”可以冲出门静脉腔内看不见、摸不着的游离癌栓;④.阻断肝下下腔静脉可以降低肝静脉的压力,从而减轻“肝静脉-门静脉返流”所致的门静脉出血,包括离断肝脏时肝脏断面的出血及门静脉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时门静脉切口的出血。
在胆道外科方面:
⑴.提出胆管-门静脉-肝动脉的“叠瓦状解剖关系”:在肝门部,胆管位置最高、最内,门静脉居中,肝动脉位置最下、最外,三者呈叠瓦状排列,这就从大的方面厘清三者在肝门部的相互关系。
⑵.提出肝门胆管与门静脉分叉部的“舌-唇样解剖关系”:即门静脉分叉部如同人的下唇,肝门胆管如同伸出的舌头;横断胆总管并向上掀起,例如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时,此时肝外胆管如同上翘的舌头,可与下唇即门静脉分叉部分开,这就提示在门静脉分叉部的上方深入肝内切断各支肝内胆管不会损伤其下方的门静脉及最下、最外的肝动脉(但要注意此处含有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由此进一步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叠瓦状解剖关系”与“舌-唇样解剖关系”揭开了肝门区复杂解剖的神秘面纱,为肝门区高难手术提供了清晰简明的解剖学认识,使人们对肝门区的解剖及手术不再惧怕。
⑶.提出“肝圆韧带间置肝肠吻合术”:在深入肝内高位切除肝门部胆管癌之后,在门静脉分叉部的上方将会出现许多肝管的断端,这些断端相距较远,难以并拢成形合成一个大的开口与小肠进行吻合,可又不可能将每个肝管断端均与小肠吻合,此时怎么办?为此提出“肝圆韧带间置肝肠吻合术”,从而轻易解决这一难题。该术式得到全国许多同行的高度评价与采用。
⑷.提出胆囊系膜的概念及全系膜离断胆囊切除术的理念,实现胆囊切除术胆管零损伤。
⑸.系统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揭示横断面图像上如何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
在胰腺外科方面:
①.提出“胰肠一层吻合”方法:突破前人“双层吻合、套入吻合、捆绑吻合”的思维习惯,设计出简洁、可靠的“胰肠一层吻合”方法。近年来又提出更加简洁、可靠的胰肠吻合方法-胰肠焊接式吻合,即贯穿胰腺、肠壁全层缝合的吻合方法,从而将胰腺断端与肠壁“焊接”在一起。
②.对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的大体解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实体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揭示胰头-十二指肠之间是如何连接的、胆管-胰管是怎样融合的、两者又是如何进入十二指肠的。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会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肝胆外科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肝癌门静脉癌栓联盟理事、
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计划性肝切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
江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江西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及候任主任委员、
江西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兼肝癌学组组长、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
江西省卫生系统技术和学术带头人。
出诊时间
星期五上午(单月)、星期五下午(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