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2023年9月6日,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北京市大兴区预防医学会协办的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肿瘤防治论坛在北京首钢园顺利召开。同期,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凯教授当选第一届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肿瘤防治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包括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等领域的发展。然而,肿瘤仍然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疾病,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持续的研究努力。为了促进知识交流、经验分享,分享最新的科学发现和前沿进展,推动实践创新,2023年9月6日,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北京市大兴区预防医学会协办的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肿瘤防治论坛在北京首钢园顺利召开。
01嘉宾致辞
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肿瘤防治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了帷幕,大会共同主席为张凯教授、杜兵教授,大会执行主席为邸岩教授、马学华教授、东黎光教授、徐爱民教授。本次大会开场致辞由邸岩教授主持。
首先,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原二级巡视员吴英发表致辞。她表示,肿瘤全周期防治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事业,并从学科建设培养规模、人才实践、产学研合作和科普宣传四个角度,为加强肿瘤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接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标准管理处处长王强发表致辞。他表示,肿瘤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建立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并推广是重中之重,即将成立的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将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并对专委会未来的工作提出几点期待,从加强健康素养、技术研发突破、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最后,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处石学峰副处长发表致辞。他表示,药品作为肿瘤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希望临床医师在未来也要多关注药品研究的新进展、新动态,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观察研究和监管,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药品治疗。
02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召开,成立大会由研究会王航秘书长主持。
首先,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王洁副会长对成立大会发表致辞,之后宣读了关于成立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批复,邸岩教授对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紧接着,选举正式开启。此次选举程序严密、公正透明,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领导班子的诞生。经过认真的提名、充分的讨论和公开投票,最终选出了专委会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凯教授当选第一届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最后,新当选的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凯教授进行了专委会工作报告,他指出,专委会秉持讲求学术、工作务实、立足创新以及促进协作的精神,要为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事业做贡献。接下来的工作要以学术为引领,致力解决人群筛查痛难点,同时要做好科普宣传,推动国际交流等,推动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03肠智计划
成立大会结束后,紧接着肠智计划 - Intelligen-C 结直肠癌筛查多中心课题正式启动,由邸岩教授主持。
首先,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特聘顾问杜兵教授对肠智计划 - Intelligen-C 的启动进行演讲。接着,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郑旭东教授对肠智计划 - Intelligen-C 进行了着重介绍。
04学术交流
《肿瘤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药锦娟 教授
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
主持:王昱教授
药锦娟教授分享了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在癌症分子诊断方面的丰富经验,介绍了MSK的各种实验研究成果,还解释了液体活检是如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来早期诊断肿瘤的,同时,她对分子检测技术应用及其进展进行阐述,介绍了纳米孔测序、单细胞测序、CRISPR以及深度学习模型在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PDAC细胞外基质:挑战与治疗机遇》
Ibrahim Eissa 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
主持:王洁教授
Ibrahim Eissa 教授讲述了胰腺癌(PDAC)的耐药性问题以及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CAF治疗的局限性。此外,教授指出PDAC的高ECM刚度导致药物难以渗透,因此需要针对ECM和CAF开发个性化治疗策略。尽管已有药物开发,但仍需要深入研究以改进现有系统,提高PDAC患者的治疗效果。
《MSD 专题会:应对防控现状HPV 疫苗助力宫颈癌消除》
王临虹 教授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主持:马学华教授
王临虹教授指出我国子宫颈癌疾病负担重,高危型HPV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且呈双峰分布,而九价HPV疫苗可为中国女性提供有效保护,是目前获批覆盖型别最多的HPV疫苗。她表示,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能够为子宫颈癌消除之路阐明方向,指导实践。
《幽门螺杆菌筛查在预防胃癌中的重要性(国际进展)》
Peter Malfertheiner 教授
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
主持:杜兵教授
Peter Malfertheiner教授解析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密切关联,指出90%的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强调了筛查在预防胃癌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根据年龄进行检测和治疗,对55岁以下的人群可以使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非侵入性检测。在演讲中,他分享了国际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提供了宝贵的幽门螺杆菌筛查的国际经验。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武爱文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持:东黎光教授、徐丽娟教授
武爱文教授指出,80%以上肠癌由腺瘤进展而来,拥有黄金早筛早诊机会,筛查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教授还介绍了常见结直肠癌筛查技术,包括传统检测方式,如肠镜、粪便隐血等,并对目前新型的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了详细的介绍,指出其能够提高健康管理中心人群对结直肠癌筛查的参与度和依从性。
《粪便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检测》
刘国栋 教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持:东黎光教授、徐丽娟教授
刘国栋教授介绍了幽门螺旋杆菌对治疗的影响,接着对基于粪便样本的幽门螺旋杆菌精准化用药检测进行阐述,并总结了其优势所在,粪便核酸检测方法比胃粘膜培养能够发现更多的敏感/耐药混合感染。
《宫颈癌筛查技术与临床实践》
赵昀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持:王军教授、于红教授
赵昀教授将首先介绍宫颈癌的背景概况,强调其在女性健康中的严重性和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宫颈癌筛查策略不断演变,教授剖析了宫颈癌筛查的发展脉络。此外,她还将分享相关的临床实践经验,指出宫颈癌最佳防控策略是接种HPV疫苗+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