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靶向药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每月动辄五六万的治疗费用让无数患者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癌症晚期,砸钱吃靶向药续命到底值不值?你会怎么选择?
刘大哥今年48岁,在前几年被查出罹患肝癌,确诊后很快进行了手术、放化疗。但病情在3年后再次发生了转移,无法再次进行手术。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的介入治疗,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癌症还是发生了多器官转移。
摆在刘大哥面前的只剩下靶向药物治疗一条路,但他却动摇了,他怕这次治疗再不成功拖累家里。但老婆态度很坚决,砸锅卖铁也要给他治。最终,刘大哥在经过3个月的靶向药物治疗辅助中医治疗,病情逐渐得到控制,达到了临床治愈。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小李一家身上,小李的父亲在4年前被查出肝癌,经过了一系列治疗,老人终于捡回了一条命。然而好景不长,在出院后的第三年,他又出现了上腹部隐痛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癌症复发。
医生称患者的身体已经无法耐受手术,建议进行靶向治疗。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小李咬牙借钱供父亲治疗,治疗前后共花费了十几万元,然而只保住了父亲3个多月的性命,最终还是遗憾离世了。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是我国肺癌靶向治疗的领军人物,成功让我国引入了靶向药物治疗,为无数肺癌患者带去新的希望。
2001年,广东有一位肺癌患者快不行了,请求吴医生想办法。当时他了解到国外有一种靶向治疗方案,可以让药物钻入细胞内部改变突变的基因,阻断癌细胞继续复制,达到治愈目的。于是他给制药公司写了封信,请求加入该药的临床试验,但当时我国并不在项目的范围内。
吴医生当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选择“另辟蹊径”向海关申请让该药进入我国,并成功让那位肺癌患者服用了此药。在当时,他承受了巨大的舆论责备,约有2/3的专家认为他使用“假药”救治患者,认为他是在草菅人命。
也正是这个大胆的行为,让我国的靶向药物治疗之路就此开启。自2002年至今,吴医生领衔的团队已利用靶向药物治疗了万余例肺癌患者,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75.5个月。相较于90年代的10个月生存期,有了质的飞跃。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健表示,靶向药物是指可以瞄准癌症癌细胞不断产生的源头——靶点进行治疗的方案,它在进入人体后,可以精准找到肿瘤细胞的致癌位点,并对其进行精准打击,让肿瘤细胞发生特异性死亡,且对周围组织没有影响。
虽然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很好,但它的价格也令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为什么靶向药这么贵?
一是药物自身的研发成本,上市一款新药需要10~15年的时间, 中间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等,前期的花费至少需要10亿美金以上。且新药的研发还不一定成功,很可能让大额成本打水漂。
二是药物到患者手上之前的销售、流通成本,如进口的药物需要缴纳5~8%的关税、药物的运输也需要成本以及17%的进口增值税等,都需要消费者买单。
三是药物的审批成本,国外的药物想要进入我国都需要重新进行临床试验,在试验通过后方能上市,这中间的成本同样也需要消费者买单。
三、癌症晚期,该不该砸钱吃靶向药延长生命?
张健医生提醒,靶向药物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能使用。其治疗的前提是针对癌细胞的致癌位点,对于体内没有致癌位点的患者而言,靶向药物无法起到治疗效果。对于体内存在靶点的患者,是否进行靶向药物治疗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表示,是否使用靶向药物不能单单看药物的疗效,而是要综合患者的病程分期、生存期、生存质量、成本-效果比等指标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估、综合考量后,再决定是否该“放手一搏”。
癌症患者是否进行治疗,要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病程分期进行考量,不建议没了解清楚就盲目砸钱救治,免得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