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医家号
换一批

  • Tumor公社

    《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 caca乳腺癌科普基地

  • 癌症防治网

  • 耿刚教授

  • 肿瘤好医生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 CACA早筛科普基地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十年探索话“规范”—— 肿瘤营养代谢内科组建十周年

Tumor公社   |   作者: 李苏宜   |   2022-12-30   |   0 0

十年探索话“规范” ——肿瘤营养代谢内科组建十周年

抗肿瘤药物治疗

需营养代谢诊疗伴行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皆因 “肿瘤”而起,只能有效打击患者机体的肿瘤负荷,方可予以纠正。然而,面临“营养不良肿瘤患者体质差”与“抗肿瘤治疗副作用较大且多”的不利局面,只有将“抗肿瘤治疗”和“营养代谢治疗”有机联合应用,方可有效打击机体肿瘤负荷,进而恢复人体营养代谢状态。肿瘤临床的现实状况则是,从事抗肿瘤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团队,与临床营养从业者处于一种近乎完全“隔离”的局面,仅以“会诊”的方式联系起来。面对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多病症共存”临床特征背景,使得这种“依靠会诊方式”制造出来的营养治疗方案,临床上通常难以实施下去,源自营养师本就不懂肿瘤临床,而医护也并不真正理解营养干预方法的原理。



肿瘤内科与临床营养科

的沟通存在鸿沟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肿瘤临床医护均未接受过临床营养学理论系统学习,造成其对患者营养不良不了解,无法很好地执行营养医师会诊后发出的营养治疗方案,甚至不予理睬。临床营养师与肿瘤临床也几乎完全脱节,不参与日常查房,不观察病情变化,不理解肿瘤内科临床具体实施措施的用意,同时,现有营养科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体制远远不能满足肿瘤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肿瘤内科与临床营养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这种“鸿沟”的真实存在往往被临床所忽视,尤其是医生护士,并不认为临床营养是门学科。为保证和有效提升抗肿瘤药物治疗效果、降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肿瘤内科临床体系理应同时包括营养代谢和肿瘤学诊断,和同步提供营养代谢治疗、抗肿瘤药物治疗和减症治疗。这样才可以算是完整的肿瘤内科临床体系。将肿瘤内科和临床营养科理论知识、临床技术和工作岗位有机融合后组建起来的临床技术团队,十分利于解决肿瘤内科因患者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所带来的诸多临床难题,构建和健全新型专科临床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团队内部全员参与的临床技术流程,和职责分明且整体化的工作体系、监控体系、责任流程,塑造精细化管理“肿瘤内科营养代谢内科”医疗行为的理念。



肿瘤营养代谢

内科领域的风景线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 是肿瘤内科与临床营养学交叉创新和融合的新学科—— “肿瘤营养代谢内科” ,定位于肿瘤内科新型亚专科。经过十年的发展,不断拓展内涵和更新定位,完全融合了两个学科的技术方案。将肿瘤诊断和营养代谢诊断有机融合,将“抗肿瘤药物治疗”和“营养代谢治疗”整体化联合应用,建立了新型肿瘤内科临床体系,奠定肿瘤营养代谢内科的学科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整理出了临床技术操作路径和建设了一支完整的技术团队。科室现有肿瘤内科医生12人,其中4人兼职临床营养医师、2人兼职医学心理师;临床营养师2人和营养技师4人;肿瘤内科护士24人,其中公共营养师6人,2人系一级公共营养师。日常工作除了面向全西区的临床科室提供临床营养相关技术服务外,科室内部开展特色临床业务有:营养不良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癌性恶液质逆转治疗、癌性肠梗阻药物再通治疗、肿瘤患者营养代谢诊断和肿瘤、减症治疗等。十年来的努力工作,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患者来源覆盖附近数个省份。也同样广泛得到国内同领域内的专家同道的认可,在国内肿瘤营养代谢领域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来自国内数十个省份的肿瘤营养专业同道来院做短期学术访问和交流。



完整的肿瘤营养代谢

内科临床技术路径

为规范肿瘤内科临床营养和抗肿瘤药物治疗等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和提升临床医疗质量和服务技术水平,加强肿瘤内科和临床营养科两个学科的充分融合,做好肿瘤营养内科临床管理的核心和质量保证。以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内科和临床营养科的核心制度为抓手,建立健全科室管理体系,明确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责任范围、流程及其监控体系一体化,将各种不良事件的获悉渠道多样化、及时化。同步规范开展肿瘤内科和营养代谢诊疗业务。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全员参与、覆盖肿瘤营养代谢内科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


从事肿瘤营养代谢内科临床一线工作团队中的肿瘤内科医师、营养医师、营养师、公共营养师,结合十年学习思考和实践临床亲历,参照肿瘤内科和临床营养科业内循证医学证据,执笔完成以下12个临床技术路径:

①肿瘤营养代谢内科医疗质量管理临床技术路径;

②肿瘤营养代谢诊断临床技术路径;

③肿瘤营养支持临床技术路径;

④肿瘤代谢调节治疗临床技术路径;

⑤营养不良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临床技术路径;

⑥重度营养不良肿瘤患者临床管理技术路径;

⑦改善肿瘤患者进食能力的临床技术路径;

⑧处置肿瘤患者不良代谢征象的临床技术路径;

⑨逆转癌性恶液质临床技术路径;

⑩癌性机械性肠梗阻内科诊治临床技术路径;

⑪肠内营养置入管路管理的护理技术路径;

⑫肿瘤患者营养知识教育的临床技术路径。


上述“12个临床技术路径”完全是参照国家《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临床营养科设置试点工作方案》和《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完善科室业务成员的组成成分、工作职责、工作模式和硬件建设,健全了相应的临床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工作制度。

(本公众号将陆续发出路径的摘要,“肿瘤学”杂志也将陆续登出全文)




感谢医院领导栽培、

单位同事帮助和业内同道支持

在时任“西区”院长的原院党委书记刘同柱博士及领导班子的力主和推动下,我院在肿瘤内科临床团队基础上,融合临床营养科的理论体系、技术方案和临床岗位,于2013年元月23日在西区正式组建国内首支“肿瘤营养代谢内科学”整建制临床团队——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十年来,在医院历届党委领导班子的关怀下,在职能科室和兄弟临床科室的帮助下,在持续坚持向业内同道学习的背景下,团队一直在创新道路上的不断前行和探索,建立健全并实施完整的肿瘤营养代谢内科临床技术规范,和实践操作流程顺畅的工作体系,使得肿瘤营养不良患者显著获益并且安全性得到保障。西区“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逐渐发展壮大,团队业务能力日渐成熟。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Tumor公社》观点。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