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 12 月 7 日发布的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中,最核心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条可以简述为“阳性感染者原则上居家隔离”,再结合“缩小核酸检测范围”这一条,我相信大家略微想一想就能明白,这意味着一个即将到来的事实: 新冠病毒必然会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开,谁也无法阻挡。 这个事实不会因为我们的愿望而转移,我们只能面对它,无法改变它。
我曾经一度被扣上“宣扬躺平”的帽子而遭到无数人的谩骂、嘲讽、威胁,被某些自媒体大V 当成“斗争对象”来攻击,我也被多次“打招呼”要求不再写与疫情相关的文章。现在,防疫政策终于转向了,该来的总是会来,人不可能战胜自然规律。
我现在和你们所有人一样,就好像站在海岸边,看着海啸预警的倒计时,迎接必然会到来的海啸冲击。根据我的所学所知,我有些事情想告诉你:
比普通感冒要难受得多
请务必保持镇定,出现高烧和全身痛等症状都是正常的,不代表你是中重症。99.5% 的人都不需要去医院就诊,在家自己扛几天就好了。因为恐慌而急于去医院,很可能得不偿失。专业的“居家指南”推荐认真阅读华山感染科的文章:
大流行期会比很多人以为的要长
会经历阵痛,复苏需要更多耐心
面对天灾,如何应对?
我们的愿望是天下太平,每个人都能福寿终老。但现实是,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冠疫情是一场天灾,就跟火灾、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天灾一样,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又无法阻止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一定会有人不幸离世,而这个人有可能就是我们的亲人,甚至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必须为此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与天灾相比,我们更不希望经受的是人祸,所以,既然天灾将至,就让我们用科学、用理性,用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来面对它。
如果你觉得需要备一些药物,推荐阅读丁香医生的这篇文章:
请注意:这些药物本质上都不是治疗新冠的特效药,而是帮助我们缓解症状,让我们身体好受一点儿的药物。没有这些药物,也并不代表你的死亡风险会提高,相反,有了这些药物,也不代表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共存派不要得意,清零派不必懊丧
我观察下来,原先的严格清零派,这段时间要么不出声了,要么显得有些懊丧,我觉得大可不必。我希望网上的辩论赛永远不要停,因为辩论有助于获得最优解,任何时候,只有一种声音,都不见得是好事。过去只允许清零的声音存在,不好;现在,只允许共存的声音存在,同样不好。
微信群里,我看到不少过去的清零派给我复述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中的情节,大致意思就是:
因为科学家预测到太阳要发生氦闪,所以,人类把地球变成了一艘太空飞船,逃离太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的反对声越来越大,民间开始流传:所谓的氦闪是个谣言,根本没什么好怕的。于是,民众揭竿而起,推翻了政府,阻止了地球继续流浪。结果,氦闪真的发生了,人类被太阳的烈焰吞噬,民众为自己的愚昧付出了代价。
在我看来,《流浪地球》的故事恰恰是警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要相信科学共同体的结论,而不要把愿望当作现实。这个故事其实是应该共存派讲给清零派听的故事,而不是反过来。
我们迟早是要重新融入世界的,这是不可能被阻挡的自然规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