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医家号
换一批

  • Tumor公社

    《Tumor公社》 肿瘤医学开放式媒体平台,打造肿瘤医学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公众及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肿瘤资讯、科普知识。看百科、找医生、指南分享、搭建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肿瘤、认识肿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全面科学素质普及,共建肿瘤医学科普生态圈。

  • caca乳腺癌科普基地

  • 癌症防治网

  • 耿刚教授

  • 肿瘤好医生

    专注肿瘤专家报道,专注肿瘤人文报道,全面、细致、详实的让你了解每一位肿瘤领域大咖。

  • CACA早筛科普基地

    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官方账号

魏世英:生命火红

癌症康复杂志   |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   |   2022-07-08   |   3 0

2019年6月,魏世英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家人全力为她的治疗而努力,并善意“哄骗”了她。她很单纯,对家人深信不疑;她很坚强,化疗中身体反应极大,但她仍然顽强地配合治疗;她也很乐观,化疗时还经常开导病友。新辅助化疗后她终于有了做治愈性手术的机会。虽然术后有些波折,出现了吻合口瘘,又做了2次手术,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她在辅助化疗后进入了康复期。魏世英治疗期间,她的家人参加了针对癌症患者家属(子女)的家庭抗癌在线培训项目“木棉花计划”,增强了抗癌的信心,而火红的木棉花花语就是热爱生命与珍爱身边人。生命火红,致敬抗癌路上遇到的可信赖的医护人员、提供各种帮助的朋友、并肩同行的战友以及坚定抗癌的自己。

微信图片_20220707153621.jpg

2019年6月,暴雨滂沱,我的母亲魏世英确诊胃癌晚期,已无法手术。经历了3天的情绪调整后,我和家人、朋友迅速为妈妈组织起来一支抗癌的队伍:癌症专家+营养专家+心理医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外三科的大夫们为妈妈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病情进行了细致分析,及时制订了严谨科学的治疗方案,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努力争取治愈性手术的机会。在台湾做营养学专家的好友艾书妹妹也以最快的速度给出了配合化疗和围手术期的营养方案。专业做心理咨询的朋友通过电话时时保障家人在这种突发状况下的心理疏导。抗癌就像一场战役,在突然间打响。

妈妈是个单纯的人,由于她在确诊前刚刚做完肿瘤十项筛查的体检项目,所有指标都在合格范围内,所以她一直不相信自己患的是癌。我们全家人也借此条件充当“演员”,一直在善意的“哄骗”她说:“只是严重胃溃疡,但有癌变迹象,为了预防才化疗。”单纯的妈妈对我们的话深信不疑。

妈妈是也个坚强的人,3期化疗中,她身体反应极大:脱发、烦躁、厌食、恶心、口腔黏膜组织破损、鼻黏膜破损、皮肤组织脆弱、手足起泡,每次打完升白针之后的全身疼痛使她坐立不安。但是她依旧打起精神,配合治疗。吃饭是癌症患者最难过的一道关,每当吃饭困难时,她都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去攻克,并且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运动锻炼。坚强的妈妈在面对痛苦中顽强地配合治疗。

妈妈更是个生性乐观的人,在化疗的同时还经常开导病友,和他们谈笑风生。妈妈看着饭吃不下去的时候,还会跟爸爸撒娇、自我打趣。她脚上起泡无法下地行走的时候,会听着音乐在病床上扭腰摆胯。妈妈用她爽朗的笑声感染着同科的病友、安慰着我和家人。


微信图片_20220707153607 - 副本.jpg


经过3期化疗后,是我们期盼的阶段性检查,全家人都忐忑不安。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由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单位QTC Care发起的专门针对癌症患者家属(子女)的家庭抗癌在线培训项目“木棉花计划”。正好1个月的学习,正好1个月的等待,正好有“木棉花”的陪伴。在这些日子中,我学到了更多抗癌知识,印证了我们抗癌的方案,增强了抗癌的信心!

十月,火红的十月,医生为妈妈制订的治疗方案效果明显!妈妈的病灶由Ⅳ期转化为了Ⅰ期,我们终于有了做治愈性手术的机会!和医生术中谈话后,等待在手术室外面的我们泪如雨下。

从手术室回到病房,妈妈按要求下地行走、喝水、喝米油,眼看着她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好,外三科的医生、护士都说妈妈是患者中的榜样。然而好事多磨,在妈妈成功进行胃全切术后第7天,突然腹痛难忍,全科室的主任、医生、护士快速配合,查找问题,最终确定是吻合口瘘导致腹腔感染。第二天中午,妈妈“二进宫”,再次进行了紧急手术。这次手术来得太突然,我们都还没有从第一次成功手术的欣喜中回过神来,就被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这次手术后,妈妈直接被推进了ICU。妈妈这次手术后出现了谵妄症状,在意识不太清楚的状态下,她还一再说:“我不怕死,只是不想连累大家。”这次手术对她的精神打击和身体消耗是极大的。在ICU待了48小时后妈妈回到普通病房,虽然谵妄症状在逐渐消失,但是她的体重也在骤减。于是四院外三科医生请了营养科医生来会诊,配套充分的营养保障促进了妈妈伤口恢复。

妈妈的二次手术后刀口愈合难度特别大,因合并感染,医生处理刀口时的痛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但妈妈总是使劲儿握着家人的手咬牙坚持着,实在忍不住了就喊叫几声,同时还抱歉地对换药大夫说:“不好意思,我喊我的,你换你的,别介意啊。”换药过程家人都不忍直视。随着营养保障的到位,妈妈的状态也在逐步恢复,虽然心里害怕,但是她依旧谨遵医嘱,努力配合。经过整整53天的治疗,妈妈身上的7根管子终于一根根离开了她的身体,可以拆线出院了。听说妈妈快要出院的消息,外三科的护士们给妈妈送来了惊喜,她们捧着一大束鲜花,围在妈妈病床边,逐一回忆妈妈从化疗到手术期间住过的所有病床号以及和我们共同度过的点点滴滴。无数的事实充分证明,妈妈的术后康复离不开这些白衣天使细致入微的照顾,是他们给了妈妈战胜病痛的勇气和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517083124.jpg


在出院前夕,妈妈迎来了她的69岁生日。我们在病房里摆上了鲜花,准备了蛋糕,祝福她今后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玩笑说她两次大难不死,必有特别大的后福。就在那天晚上,我爱人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流满面地告诉了妈妈她的真实病情。妈妈知道实情后,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这段时间难为你们了。”我爱人深情地说:“祝贺妈妈您的重生!”

出院那天,妈妈恭恭敬敬地给为她诊治的医生们鞠躬,给护士们送上一大捧鲜花,表达她的谢意,这是一个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患者对她的救命恩人最质朴的表达。

如今妈妈术后化疗已经结束,进入了康复期,她的故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被传为佳话,经常有病友添加我们的微信,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我们的榜样,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火红的木棉花花语是热爱生命与珍爱身边人。虽然我们的至亲遭遇了癌症的不幸,但也很幸运地在抗癌路上遇到了可以信赖的医护人员,遇到了为我们提供各种帮助的朋友,还有坚定抗癌的自己。对抗癌症我们需要智慧、爱心和坚强的意志。我们要努力把痛苦的经历总结,使之变成生命中的宝藏。在妈妈患病期间,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是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知识、很多爱、很多温暖、很多并肩战斗的朋友。

人生值得,生命火红!

(来源:河北康复会)

微信图片_20220517082744.jpg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五代御医传人甄捷大夫)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Tumor公社》观点。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3

3